技術文章
更新時間:2025-11-07
點擊次數:28
汽油膠質是燃油在儲存、運輸或使用過程中,經氧化、聚合等化學反應生成的黏稠狀物質,其來源既包括原油本身含有的不穩定組分,也可能在外界因素(如溫度升高、光照照射、儲存時間過長等)影響下逐漸形成。
一、膠質含量超標會對燃油使用及發動機工況造成多重負面影響:
發動機積碳加劇:膠質在發動機高溫環境下易快速碳化,沉積于噴油嘴、進氣閥、燃燒室等關鍵部位,導致噴油不均勻、進氣效率下降,進而降低燃燒充分性,引發發動機動力減弱、油耗上升。
- 燃油系統堵塞故障:黏稠的膠質易附著在燃油濾清器濾芯、油路內壁,長期積累會導致供油不暢,嚴重時可能造成發動機啟動困難、怠速不穩甚至熄火。
- 尾氣排放污染增加:因膠質導致的燃燒不充分,會使尾氣中一氧化碳、碳氫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量顯著上升,不符合環保排放標準。
HSY-8019實際膠質測定儀適用范圍
本儀器適用于按照國家標準GB/T 8019-2008《燃料膠質含量的測定 噴射蒸發法》(等效采用ASTM D381標準方法),對航空汽油、車用汽油等燃料進行實際膠質含量的精準測定,為燃油質量檢測提供可靠數據支持。
實驗操作步驟(優化版)
1. 實驗器具預處理
用專用膠質溶劑反復洗滌試驗燒杯及配衡燒杯,直至無膠質殘留痕跡;隨后用清水*底沖洗,將燒杯浸泡于溫和的堿性或中性實驗室去污劑清洗液中,浸泡時間不少于30分鐘以去除頑固污漬。
2. 燒杯干燥與冷卻
用不銹鋼鑷子取出浸泡后的燒杯,先以自來水沖洗至無洗滌劑殘留,再用蒸餾水進行最終漂洗;將洗凈的燒杯放入150℃烘箱中干燥至少1小時,確保完*去除水分。干燥完成后,迅速將燒杯移入天平旁的干燥冷卻容器中,密閉冷卻至少2小時,直至燒杯溫度與室溫一致(避免溫度差異影響稱量精度)。
3. 儀器預熱與溫度設定
將量程為-5~+400℃的標準溫度計插入蒸發浴右側專用測溫孔內;接通儀器電源,打開溫控儀,設定加熱溫度為165℃,啟動蒸發浴加熱程序,儀器將自動升溫并維持在設定溫度(升溫過程中需觀察溫度顯示,確保無異常波動)。
4. 氣源調節與壓力鎖定
開啟空氣壓縮機,待氣壓穩定后,調節空氣壓力表,使指示值保持在0.035~0.04MPa范圍內;確認壓力穩定后,鎖定空氣流量調節旋鈕,防止試驗過程中壓力波動。
5. 試樣放置與裝置安裝
在蒸發浴的5個試驗孔內,分別放入已加入試樣、規格為φ51㎜×70mm的試驗杯;在蒸發浴的5個排氣口處,對應安裝5只喇叭形噴氣嘴,確保噴氣嘴位置對準試驗杯中心上方(保證空氣均勻噴射至試樣表面)。
6. 流量校準與溫度確認
安裝好溫度計架,將溫度計通過支架垂直插入3個試驗杯底部,確保溫度計感溫端與杯底接觸但不摩擦;緩慢旋開空氣流量計調節旋鈕,使流量計浮子平穩上升至600mL/秒(即36升/分鐘)的標準流量值。持續監測3個試驗杯底部的溫度,當溫度均穩定在150~160℃范圍內時,取出溫度計,儀器正式進入空氣蒸發法實際膠質測試狀態。
7. 試驗計時與過程監控
根據試驗標準要求設定計時器時長,取下計時器罩殼,輸入規定的試驗時間后按下計時開關;計時器將實時顯示剩余時間,試驗結束時自動發出報警提示。試驗過程中需定期觀察儀器運行狀態,確認空氣流量、蒸發浴溫度保持穩定,無漏氣、異響等異常情況。
8. 后續處理(補充步驟)
試驗結束后,先關閉空氣壓縮機,再切斷儀器電源;待蒸發浴自然冷卻至室溫后,取出試驗杯,按照稱量規范進行后續膠質質量稱量與計算,完成整個測試流程。